2009年11月1日 星期日

三.湳仔村人物介紹

經過多次拜訪湳仔村,Yes認為這是一個老化及人口外流的社區。這樣說的原因是,整個社區的環境污染並不嚴重,年輕人越多的地方,垃圾越多。湳仔村看起來非常整潔安靜,安靜到老人們在下午就開始倚窗而坐,等待家人歸來或探視。另一個觀察點是,可以美化的街角幾乎都被種植可以食用的蔬菜,而不是觀賞用的花草樹木,這種實際的美化技巧,通常是做事很認真的老長輩們所為。

撰寫人物時,最重要的是考慮到當事人的意願及安全性,某些長輩不希望曝光,也不喜歡自己打掃整頓的古典房舍被外人隨意指指點點。就安全性而言,不公開私人住所及其聯絡方式非常重要,若私人住所是對外開放的商店,那就另當別論。Yes確實擔心湳仔村的田野調查報告,一旦在網路上開放閱讀之後,有可能引來不肖人士假借考查之名,趁機犯案。所以,所有私人資料,己經被Yes處理過啦。也希望各位讀者,有興趣拜訪湳仔村這個可愛村莊時,可以有禮貌性的通知村長一聲,由村長安排時間帶您們參訪。若是自己偷偷進行採訪,被居民斥喝,不要覺得委屈。不小心走入死巷被大狼狗咬,也沒人救得了您喔。
蒐集照片的過程當中,Yes被經濟實惠的石頭春聯吸引,拍了人家古厝好幾張照片,這時候女主人很生氣地跑出來了。問Yes是不是想偷採她們家的花,Yes說明來意之後,女主人眼睛直直地看著Yes說,想拍照的話,要收費喔。「實際」,是這位女主人的典型代表,Yes轉移話題,說她的古厝很漂亮,整理得非常好。女主人憂慮地回答,古厝矮房並不好,有錢大家都蓋透天厝,沒人想要住古厝。

如此的觀念,與Yes的想法不謀而合,Yes認為,古厝在維護保存的速度總是不及拆卸,沒有辦法保存的原因,就是為了更經濟的生活,古厝修繕不易,是有錢人住的,透天厝雖然奇貌不揚,但是鋼骨穩固,水泥踏實,光是拿颱風天來比較,風雨的力道及聲音,真的沒人敢住古厝,屋頂被掀掉都有可能。回想當初經濟起飛的時代,辛苦賺了一輩子的錢,要蓋當然選擇透天厝,又大又壯好整理,對於生活的美感,實在是無法再有心力實現,畢竟透天厝蓋完了,還有一堆事要做呢。

這樣的心態,也是當時建商的想法,透天厝己經是最先進的住宅,有得住就要偷笑了,所以規格完全亂七八糟,贈送的馬筒、流理台,也是隨便就好,那時候最人性化的設計,就是「有得住就好」這是大部份人的想法,也有些人不這樣想,對於生活美學,中上流社會人士的建築設計,被我們模仿,漸漸地出現,就算是透天厝,也要有些裝飾。又美觀又經濟又具功能性的房屋,逐漸被我們重視,現在有些古厝,就是與透天厝結合,變成非常可愛、非常穩定的三合院。這樣的三合院在哪裡呢?我們再來找看看吧。說完了個人文化水準而產生的住宅風格,再回來說說,對於社區營造,那些無力參與的居民,該如何是好。 湳仔村的人物Yes通通不太認識,若是進一步深入了解並研究,會希望能將有歲數的長輩們再集成冊,仔仔細細地紀錄他們想像中的世界。可惜的是,Yes聽不懂太深的台語,要跟長輩們攀談覺得力不從心。Yes自己的阿嬤74歲,有時候會跟我說一些她以前的生活做習,說法都一樣,「以前什麼都沒有,以前日子很難過」。這是一種代溝,Yes可以理解阿嬤的認知,相對於現在社會進步繁榮,以前什麼都沒有,以前靠雙手勞力打拚,唯一的想法是掙錢養活孩子。但是…社區營造要問的不是這些呀。剛開發的社會,存在著社區營造嗎?也許社區營造是給有錢有閒的人玩的?只要Yes問到家裡文化傳承的事,阿嬤一概沒辦法回答,因為阿嬤非常篤定也非常確定的說著:「都養不活了,連家都沒有,做什麼社區營造。」

以前沒辦法做社區營造,那麼現在呢?阿嬤己經清閒了,喜歡在家裡種蔬菜,平常的生活打掃也做得確實。問她有沒有意願,她說,種花草做什麼,種蔬菜來吃才實際。她不識字,老了病多又難出門,做社區營造力不從心。有多少的老長輩們,是用這種觀念過日子。Yes認為阿嬤希望的,就是可以跟家人在一起,簡簡單單的生活,讓家人吃她煮的菜。要跟外人接觸做營造,何必呢?

湳仔村經過村長的大力改造,社區活動豐富,歷年來舉辨的活動越來越多。不知道那些一直沒能前往參加的居民,是用什麼心態來看社區營造的生命力。就好像Yes的阿嬤這樣的情況,有沒有可能她也能愛上社區營造呢?我們可以做些什麼,是專門為這些出不了門的居民,只活在自己家裡的居民,讓他們感受到社區營造的溫暖。

也許會出現龐大的志工團隊,有些志工專門提供到宅教學的服務,教導那些無法出門的居民學習現代新知、學習如何貢獻、學習法律觀念、學習電腦、學習烹飪、學習唱歌跳舞、講故事當玩伴。每個人都有好奇心及學習力,通常我們都用來掙錢,如果我們都播出一些時間,用來掙取好的生活品質掙取更美好而安全的社區,那該多好。Yes目前並不知道這個問題如何解決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