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1月1日 星期日

封面

湳 仔 村 .
雲林縣二崙鄉
社區營造田野資源調查報告



中華民國 九十八 年 七 月 三 日 1.1.2 版
指導老師:林志勳 老師
DISCOVERS NANZAI VILLAGE 2009.07.03 v1.1.2
Nanzai Village., Erlun Township, Yunlin County 649, Taiwan (R.O.C.)

一、屬於自己的社區營造


想請問您,您知道什麼是社區營造嗎?
您是否願意將您的技能及時間貢獻給社區?
愛護自己的家園,您將會熱衷於社區營造。認同台灣這美麗小島,您將會致力於社區營造。社區營造,是一門學不完的課程,是一種歷代傳承的文化氣質,它,由您,及您的一大堆鄰居所組成,其創意及樂趣將經由您的感動傳播,您散發出對社區營造的熱情與氣質,即將漫延至您的社區及台灣各地,甚至全世界。


在社區營造的故事裡,每一個人,不管他正值生命的某一階段,都會被紀錄下來,他可以選擇屬於自己的音樂背景、劇情及口白,他可以被動的等待紀錄者的採訪,也可以主動地學習紀錄自己,成為一個鮮明的角色。
我們在意,他的表現是否符合他的個人特質,
我們期望,他在演出自己的人生時,感到快樂,
我們關注,當某些主角沒辦法突破困境時,被別的主角發現而拯救。

所謂的社區營造,它的彈性極大,與人性十分相像,有深有淺,有廣有狹,完全取決於社區營造裡居民們的態度。在台灣,己經有非常多的社區居民,貢獻自己的心力,將自己的社區營造成各式各樣的社區生態。例如有名氣的桃米生態村,是一個結合有機農業、生態保育和休閒體驗的教育社區,當地居民達成共識之後,努力活出自己的精采,讓所有體驗過桃米社區的旅客,羨慕不已。

我們現在就可以認識自己的社區,與鄰居們共同組織,擬定計畫,做出屬於自己的在地文化。

湳仔村在本報告書編印前,己經有非常豐富的社區活動。當地居民非常注重人文及美德,以致於描寫人物的篇幅遠遠超過其它。擁有優秀的人才,必定可以事半功倍的快速整頓,讓湳仔村的特質可以早日呈現。
閱讀本報告書,您將可以了解,湳仔村的居民們和藹可親、熱心正直,居民們是如何生活在村莊裡,用自給自足、樂活的心態養生。您也可以從本書中找到,社區營造是天性,當這個概念在你的腦海中出現,您將抗拒不了的想要創造並擁有它。本報告書內容是一份簡易的田野調查資料,尚未進入社區營造的居民們,可以好好利用。

#對於社區營造,希望得到更正式的名詞解釋,可以上網至維基百科,關鍵字是「社區總體營造」。
#你可以翻到下一頁,開始認識湳仔村,開始建立「社區營造」的基模。

二、湳仔村簡介

湳仔村的地域範圍圖示
土地面積:2.4780平方公里(註一)



湳仔村代表(註二):村辦公處住址:湳仔村湳仔路62-5號 電話:05-5982050

村 長
姓名:廖世恭
電話:05-5983426
住址:湳仔村湳仔路8-1號



村 幹 事
姓名:廖學滉



湳仔村命名由來

清領時期,此村即有湳仔庄莊名,
日據時代屬台南州虎尾郡二崙庄田尾;
光復後稱湳仔村,
民國84年8月1日湳仔村更名為「南興村」,
民國86年7月1日又更名回「湳仔村」。
據雲林縣元子公張廖姓宗親會的廖姓大族譜記載,
最早入墾此地的是十一世祖廖為見公等人;
此地南鄰新虎尾溪地勢較低,
每遇大雨即成泥濘狀態俗稱湳底田,因得湳仔地名。(註一)

曾經改名的湳仔村事件
透過轉述,
這是一個鬼影幢幢的故事。
話說當時的地方百姓,己經具有相當程度的文學素養,
對於自己生長的村莊,充滿著感激,卻也有一份尷尬,
特別是在向別人介紹自己村莊的時候,湳仔的地名,
讓人覺得不雅。於是乎,在因緣際會之下,合力促成「南興村」,
認為這個新名字,不但符合口語化,還具興旺的意味,十分貼切大眾期望。
可惜,天不從人願,湳仔村莊的名字一改,怪事不斷,
每周、每月、每年皆有不吉之事,求神問卜的結果,
原來是祖先們不願意改名,大伙們隔了一年才把事情搞清楚,
南興村的名字用了兩年之後,終於延續傳統,再次正名為「湳仔村」。
村里特色(註二):
民風純樸,務農為主,福佬客為通用語,詔安語約20%。 屬於西螺七崁之一:第三崁「得正祀位籃轎八台」湳仔村景點:新虎尾溪湳仔段水壩公園、舊台糖湳仔鐵路站、舊農會倉庫、活動中心、土地公廟、玄祿宮伏魔大帝、龍雲寺濟公廟、廖家七房頭古厝(昌盛堂)、湳仔公墓及綠化區……湳仔村產業:稻米、蔬菜、蒜頭、蕃薯、釋迦、畜產、農機
98年06月村里鄰人口數(註二)
鄰數 12
戶數 434
男 803
女 699
合計 1,502


98年05月原住民人口數(註二)
平地原住民 0
山地原住民 5
合計 5



(註一)參考資料:本書所有地圖透過Google地圖再製。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005040606292http://www.top3.com.tw/forums/Discuss.aspx?class=&id=1&PGID=1211&DCID=448
(註二)參考資料:1)http://www.ehlg.gov.tw/office/index-1.asp?m=2&m1=9&m2=66&id=188 雲林縣二崙鄉公所
2)http://erlun.household.yunlin.gov.tw/ 雲林縣二崙鄉戶政事務所

三.湳仔村人物介紹

經過多次拜訪湳仔村,Yes認為這是一個老化及人口外流的社區。這樣說的原因是,整個社區的環境污染並不嚴重,年輕人越多的地方,垃圾越多。湳仔村看起來非常整潔安靜,安靜到老人們在下午就開始倚窗而坐,等待家人歸來或探視。另一個觀察點是,可以美化的街角幾乎都被種植可以食用的蔬菜,而不是觀賞用的花草樹木,這種實際的美化技巧,通常是做事很認真的老長輩們所為。

撰寫人物時,最重要的是考慮到當事人的意願及安全性,某些長輩不希望曝光,也不喜歡自己打掃整頓的古典房舍被外人隨意指指點點。就安全性而言,不公開私人住所及其聯絡方式非常重要,若私人住所是對外開放的商店,那就另當別論。Yes確實擔心湳仔村的田野調查報告,一旦在網路上開放閱讀之後,有可能引來不肖人士假借考查之名,趁機犯案。所以,所有私人資料,己經被Yes處理過啦。也希望各位讀者,有興趣拜訪湳仔村這個可愛村莊時,可以有禮貌性的通知村長一聲,由村長安排時間帶您們參訪。若是自己偷偷進行採訪,被居民斥喝,不要覺得委屈。不小心走入死巷被大狼狗咬,也沒人救得了您喔。
蒐集照片的過程當中,Yes被經濟實惠的石頭春聯吸引,拍了人家古厝好幾張照片,這時候女主人很生氣地跑出來了。問Yes是不是想偷採她們家的花,Yes說明來意之後,女主人眼睛直直地看著Yes說,想拍照的話,要收費喔。「實際」,是這位女主人的典型代表,Yes轉移話題,說她的古厝很漂亮,整理得非常好。女主人憂慮地回答,古厝矮房並不好,有錢大家都蓋透天厝,沒人想要住古厝。

如此的觀念,與Yes的想法不謀而合,Yes認為,古厝在維護保存的速度總是不及拆卸,沒有辦法保存的原因,就是為了更經濟的生活,古厝修繕不易,是有錢人住的,透天厝雖然奇貌不揚,但是鋼骨穩固,水泥踏實,光是拿颱風天來比較,風雨的力道及聲音,真的沒人敢住古厝,屋頂被掀掉都有可能。回想當初經濟起飛的時代,辛苦賺了一輩子的錢,要蓋當然選擇透天厝,又大又壯好整理,對於生活的美感,實在是無法再有心力實現,畢竟透天厝蓋完了,還有一堆事要做呢。

這樣的心態,也是當時建商的想法,透天厝己經是最先進的住宅,有得住就要偷笑了,所以規格完全亂七八糟,贈送的馬筒、流理台,也是隨便就好,那時候最人性化的設計,就是「有得住就好」這是大部份人的想法,也有些人不這樣想,對於生活美學,中上流社會人士的建築設計,被我們模仿,漸漸地出現,就算是透天厝,也要有些裝飾。又美觀又經濟又具功能性的房屋,逐漸被我們重視,現在有些古厝,就是與透天厝結合,變成非常可愛、非常穩定的三合院。這樣的三合院在哪裡呢?我們再來找看看吧。說完了個人文化水準而產生的住宅風格,再回來說說,對於社區營造,那些無力參與的居民,該如何是好。 湳仔村的人物Yes通通不太認識,若是進一步深入了解並研究,會希望能將有歲數的長輩們再集成冊,仔仔細細地紀錄他們想像中的世界。可惜的是,Yes聽不懂太深的台語,要跟長輩們攀談覺得力不從心。Yes自己的阿嬤74歲,有時候會跟我說一些她以前的生活做習,說法都一樣,「以前什麼都沒有,以前日子很難過」。這是一種代溝,Yes可以理解阿嬤的認知,相對於現在社會進步繁榮,以前什麼都沒有,以前靠雙手勞力打拚,唯一的想法是掙錢養活孩子。但是…社區營造要問的不是這些呀。剛開發的社會,存在著社區營造嗎?也許社區營造是給有錢有閒的人玩的?只要Yes問到家裡文化傳承的事,阿嬤一概沒辦法回答,因為阿嬤非常篤定也非常確定的說著:「都養不活了,連家都沒有,做什麼社區營造。」

以前沒辦法做社區營造,那麼現在呢?阿嬤己經清閒了,喜歡在家裡種蔬菜,平常的生活打掃也做得確實。問她有沒有意願,她說,種花草做什麼,種蔬菜來吃才實際。她不識字,老了病多又難出門,做社區營造力不從心。有多少的老長輩們,是用這種觀念過日子。Yes認為阿嬤希望的,就是可以跟家人在一起,簡簡單單的生活,讓家人吃她煮的菜。要跟外人接觸做營造,何必呢?

湳仔村經過村長的大力改造,社區活動豐富,歷年來舉辨的活動越來越多。不知道那些一直沒能前往參加的居民,是用什麼心態來看社區營造的生命力。就好像Yes的阿嬤這樣的情況,有沒有可能她也能愛上社區營造呢?我們可以做些什麼,是專門為這些出不了門的居民,只活在自己家裡的居民,讓他們感受到社區營造的溫暖。

也許會出現龐大的志工團隊,有些志工專門提供到宅教學的服務,教導那些無法出門的居民學習現代新知、學習如何貢獻、學習法律觀念、學習電腦、學習烹飪、學習唱歌跳舞、講故事當玩伴。每個人都有好奇心及學習力,通常我們都用來掙錢,如果我們都播出一些時間,用來掙取好的生活品質掙取更美好而安全的社區,那該多好。Yes目前並不知道這個問題如何解決。

一、湳仔村歷史人物



湳仔村廖姓人物眾多,村莊內人物歷史優先提及多位廖姓祖先,他們大多被供奉在昌盛堂及崇遠堂。

昌盛堂是廖家宗祠,參考: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為見公祠-昌盛堂 沿革志


切思吾族遠自元子公(張再輝)進贅廖三九郎家為東床,單傳二世祖友來公,一脈雙祧而始,開立張廖一族,至十一世祖為見公字。達朝,於清康熙四十年歲次辛己,隨同祖妣祖及三子朝科公,由祖居詔安縣二都官坡東渡,在今之二崙鄉湳仔村定居開闢荒地墾耕。

為見公有四子:長朝卿、次朝黨、三朝科、四朝壽,渡台時囑咐朝卿、朝黨二子留守祖居,掌理祖業,公自幼拜師少林寺門下,精通武術,一生勤樸務農,施醫桑梓,傳授武術,自衛鄉里不遺餘力,至清壅正四年,祖居之朝卿、朝黨兩人思親心切,雙雙渡台,欲與父母團聚,但父子相見,父祖大怒,將兩兄弟諫出門外,以後兩兄弟行蹤不明。公思子之餘,同年趕回官坡,查不明二子消息,不久憂鬱患病於雍正五年五月十七日病逝祖居。

十三世祖廷哲公字昌盛(朝科公三子),二十八歲時,抱養王氏小女至十八歲時結為夫婦,連生七子:長國權、次國廳、三國房、四國豔、五國盧、六國守、七國緘。所謂七房頭,昆仲和睦,同心協力、勤耕儉業,購置田地百餘甲,兒孫滿堂,成為當地豪族,揚振家聲。為追念祖德,於道光二十四年歲次乙己興建祠堂曰昌盛堂,奉祀先祖,並設永盛學堂教育子弟,傳授武術,護衛鄉土。

光緒六年家族增至七十餘人而分居,保留三甲餘地為祭祀公業,七大房子孫輪流祭祖,以表孝思並勵族人,知恩報本,啟發後人,流芳萬代。



取之於族譜抄錄

-------------------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崇遠堂是「張廖」氏族家祠,是廖氏家族齊心合力,花了數年的時間共同完成了這個美侖美奐的崇遠堂。崇遠堂的地址:西螺鎮福田里新厝二十二號

七崁箴規第三崁:得正祀位籃轎八台
湳仔村屬於西螺七崁之中的第三崁。
第三崁的區域包含了犛份庄、田尾、湳仔,所謂的七崁箴規,指的是祖先們特別留下來的七條祖訓,希望子孫們常常感念。第三崁的由來,也是「張廖」雙姓;「生廖死張」的故事。

第三崁:得正祀位籃轎八台

(圖)西螺鎮崇遠堂(註一)


張廖的由來
張廖氏的發源始於福建漳州府詔安縣官陂,根據張廖 族譜記載,公元1341~1367年(元順帝)時,白蓮教猖亂,官陂始祖張愿仔(字再輝),為張天正之第三子,避居官陂坪賽以教書為業。當地有一員外名叫廖化(又稱廖三九郎),生有一女名大娘,品行端正,事親至孝。廖化見張愿仔忠厚風雅,贅為東床(張愿仔入贅時兼養子,改名為廖元子)。廖化視張愿仔為親生,把所有產業交於他處理。女婿對岳父母也像親生父母一樣孝敬,深受當地族人的讚譽。
公元1375(明洪武8)年,廖元子48歲,獨子廖友來出生,在友來公未冠之時,廖族有親眷犯國法而逃獄,以舊社會律法的規定,往往株連九族,因此連累廖氏全族。此時元子公挺身與官方申辯,因此使官司拖累多年,結案後,元子公在返家途中患病垂危,臨終囑咐友來公,「吾深受汝外祖父母知遇之恩,欲捨命圖報,未能如願,汝當代父報答,子孫生當姓廖,以光母族,死當姓張,以存子姓,生死不忘,張廖兩全」。
友來公謹承父志,以張承廖,並立誓「凡我子孫,生則姓廖,歿後書張,不違祖命,以報廖公之德。父本姓張,來源於河南清河郡衍派,雲霄西林和尚塘有祖跡,以後應回祭祖掃墓,以盡孝道,若移居外地,姓張、姓廖由其自便。」此便是七崁廖姓人,生時姓廖,死後歸張繼承雙廖的由來,而「張骨廖皮」一詞又有「生廖死張」一說。這段歷史說明七崁廖姓人感恩圖報又不忘本的風骨,也由於這樣的家訓,使七崁人的血液流著忠孝節義的熱潮,以後化為保鄉衛民的力量,在先民開拓史上留下精彩的一頁。(註一)


註一:
崇遠堂圖片由以下網站存取:http://www.ttvs.cy.edu.tw/kcc/9310si/ca1.htm 郭老師網頁作品集
「張廖由來」由廖姓子孫廖世恭村長提供

二、湳仔村特色人物

102歲人瑞 廖林幼女士

出生於民國前四年
今年102歲
目前身體十分健康

在二崙鄉境內的百歲人瑞目前有兩位,
而其中之一,便是居住在楠仔村的廖林幼女士,
人家說「家有一老,如有一寶。」廖林幼女士的存在,
可說是非常的珍貴,超級的寶貝。廖林幼女士,
從以前到現在,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形象,
性情溫和、個性謙卑、為人善良、待人誠懇、實在簡樸,
深受親朋好友的愛戴。<村長撰>


活到百歲以上,生活可以自理,真是讓Yes羨慕。不知道怎麼樣的生活才會這麼長壽。Yes希望自己也能活到百歲,而且子孫要破百人。XD
圖中的男子,是廖林幼女士的兒子。人瑞的子子孫孫們都很孝順,常常陪伴在身旁,出遠門的孫輩也總是記得回家探望,相處十分融洽。

二、湳仔村特色人物

張廖姓七房頭三寶

廖名森,老三,86歲,
退休於台糖虎尾廠,

廖名鈕,老四,83歲,
自幼務農至今兼經營三星商店。
曾任第二屆湳仔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、農會理事、
老人會長、國民黨科技委員。

廖名壐,老五,78歲,
退休於二崙鄉公所民政課長職。

三兄弟在西螺七崁.
張廖姓家族中,
是第十七世的輩份,
在湳仔村中只有這三位。
親兄弟年齡雖高,
但心情卻很開朗,
實在難得。
三位身體都很健康,
感情很好,經常相聚,談天說地。
回憶起青年時代時,便有濤濤不絕的故事說不完,
三寶是地方上頗受尊敬的長者,
其子孫事業工作皆順遂如意,孝順有佳,
堪稱是七房頭三寶。<村長撰>


圖片依序為老三、老四、老五。初次拜訪老四長輩,感覺十分親切。所經營的三星商店,老婆婆正坐在店裡看店,名鈕 先生在商店的左邊屋裡,坐在辨公桌的後面,旁邊坐著養豬達人,還有其它一大群人,正在喝茶、聊天,似乎在討論重要的事。看到Yes為了撰寫社區營造報告書而前來拍照,名鈕 先生非常高興,很樂意的讓Yes拍了許多照片,跟Yes提起他曾經做過的職務,十分熱心。邊說邊拍照,Yes很緊張,但是名鈕 先生很貼心,跟Yes說:「妳辛苦了,來喝些茶。」



老三
老四

老五

三星商店在湳仔路的大馬路上,天熱炎熱的時候,就會不小心走進去買飲料。三星商店,賣著玩具、文具、零食、飲料、生活用品、娛樂用品、菸酒。同時,也是雲林縣二崙鄉農會良質米推廣中心。


正在顧店的女主人,似乎有些笑容呢。Yes覺得老奶奶開店有些無聊耶,當您來光顧的時候,不妨跟她聊幾句,說不定您會得到意外驚喜喔!




樂善好施、為農興利,匾額中有名鈕先生年輕時的樣子,始終保持古道熱腸。